矯正署內的刑事政策

21.刑事政策的意義?
當代我國刑事政策學者將其區分為廣義與狹義兩者。

廣義者,乃指國家以「預防及控制犯罪為目的」,所為的一切手段與方法。依此說法,刑事政策不必是直接、主要、積極的,凡是與上述目的有間接、從屬關係的社會政策,均屬之。例如,居住政策、教育政策、勞動政策以及公共保護政策等。

狹義者,亦指國家以「預防及控制犯罪為目的」,但針對犯罪人與有犯罪危險之虞者,所運用的刑罰與具有與刑罰類似作用之刑事上諸制度。依此說法,刑事政策必須是與上述目的有直接、主要、積極關係的,才屬之。狹義刑事政策除了刑罰之外,尚包括具有與刑罰類似作用的制度,諸如保安處分、緩刑、假釋、更生保護等。

20.絕對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內涵?
一、是報應理論:以報應思想為基礎的刑罰理論
二、是正義理論:以刑罰來報應犯罪行為的惡害,以刑罰的痛苦來均衡犯罪人的罪責,進而實現正義。
三、是贖罪理論:刑罰意味著回復原狀與損害賠償,以消除仇恨,重建社會秩序。
四、代表人物為康德、黑格爾。

19.相對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內涵?
以預防思想為基礎的刑罰理論,刑罰本身具有目的性,故又稱目的理論。
一、一般預防理論(十九世紀初期)
(一)刑罰對社會發生之一般性作用,係經由法律明示與刑事司法的科處與執行,對一般民眾產生威嚇的作用,進而達到預防犯罪之目的。
(二)代表人物為封。費爾巴哈,其提出心理強制理論。
二、特別預防理論(十九世紀末期)
(一)以個別化的預防方式作為構想的刑罰理論,強調犯罪人之再社會化。
(二)代表人物:封。李士特,其將犯罪人區分為習慣犯、機會犯(偶發犯)予情況犯,主張於刑事刑罰中加入教育刑罰與保安刑罰。

18.調和理論的內涵與代表人物?
絕對理論與相對理論都未能涵蓋全部的刑罰意義與目的,為了符合刑事司法的實務需要,由學者那格勒、李普曼提出折衷說,並由封。希裴首先倡用「綜合理論」之名。
報應須在預防之先。
調和說明:
1.      報應思想與一般預防的調和:依行為程度與罪責定出刑罰,增強民眾的法意識,把刑罰當作威嚇犯罪的手段。
2.      報應思想與特別預防的調和:在報應刑罰的範圍內進行刑事矯治。
17.刑罰存在的依據有哪些?
1.      國家政策上的依據
2.      社會心理上的依據
3.      個人倫理道德上的依據
4.      矯治人犯與社會防衛上的依據

16.刑罰的特性有哪些?
1.      倫理性
2.      強制性
3.      痛苦性
4.      伸縮性
5.      輔助性
6.      必要性
7.      一身專屬性
8.      個人贖罪性
9.      最後手段性

15.刑罰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      罪責原則
2.      罪刑法定原則
3.      人道原則
4.      必要性原則
5.      目的性原則
6.      相當性原則
7.      平等原則
8.      再社會化原則

14.生命刑留置論的論點有哪些?滿一避刑:滿足一條件就避開刑罰
1.      滿足正義的需求
2.      一勞永逸的確實除害效果
3.      避開私自刑罰
4.      符合刑罰經濟原則



13.生命刑廢止論的論點有哪些?不完美的錯誤,很殘酷,你沒有權利,也沒有必要,讓被害者無法取得損害賠償
1.      生命刑的不完善性
2.      忽視人為錯誤的可能性,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
3.      生命刑的殘酷性
4.      國家沒有權利剝奪人民的生命
5.      生命刑無絕對必要性
6.      生命刑執行的結果,將使被害者無法取得損害賠償。

12.自由刑的意涵及其作用?應報嚇阻隔離矯治
意涵:由刑事司法體系剝奪犯罪者的人身自由,將其拘禁於一定處所,並施以刑事矯治的刑罰手段。
作用:
以刑罰的痛苦來報應犯罪行為的惡害,即應報的作用
以法律明示與刑事司法的科處與執行來威嚇一般民眾不敢嘗試犯罪,即嚇阻的作用
將犯罪者與一般民眾隔離開來,使其無法再度傷害社會,即隔離的作用。
透過教化期使受刑人能改悔向上,培養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即矯治的作用。
11.短期自由刑之弊端有哪些?威嚇無功教化無效學好不足學壞剛好
刑期過短,無法產生足夠的威嚇效力
刑期過短,教化矯治亦難收成效
受刑人容易自暴自棄,因而違犯更重之罪。
受刑人彼此頻繁接觸,因而常有惡性感染之弊

10.短期自由刑之救濟方法有哪些?
1.      嚴禁短期自由刑之宣判
2.      擴大使用罰金刑
3.      緩刑與緩起訴之運用
4.      易科罰金
5.      易處工作罰
6.      週末監禁與半監禁
7.      損害賠償
8.      市民權的剝奪

9.緩刑制度有哪些類型?作用為何?
緩刑之宣告制 + 緩刑之執行制

1.      舒緩監獄擁擠
2.      符合刑罰經濟原則
3.      避免短期自由刑之弊端
4.      能使犯罪者較易順利復歸社會。

8.緩刑之立法趨勢?適用條件配合撤銷條件
1.      緩刑適用條件日漸寬大
2.      與保護管束相互配合
3.      撤銷假釋的條件日漸嚴苛

7.假釋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1.      舒緩監獄擁擠
2.      符合刑罰經濟原則
3.      避免社會性代價
4.      鼓勵中長刑期受刑人自新
5.      救濟中長刑期的弊端
6.      不用關滿全部刑期,使受刑人較易順利復歸社會

6.罰金刑的意涵?賠償金贖罪金,賠贖,音近發音不標準的「賠死」
由希臘古代的賠償金制度與日耳曼民族的贖罪金制度演變而來,是由刑事司法體系判令犯罪人繳納一定金額金錢的一種懲罰手段。

6.罰金刑的作用有哪些?
1.      舒緩監獄擁擠
2.      能增加國庫收入,改善國家財政狀況。
3.      使犯罪者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4.      能使犯罪者較易順利復歸社會。

5.罰金刑之優點?apply to anonymous alternative,economic!
1.      適用於以謀利為目的的犯罪者
2.      適用於機構法人
3.      具有匿名性,可保護犯罪者的名譽與社會信用。
4.      可作為短期自由刑的替代方案
5.      符合刑罰經濟原則

4.罰金刑之缺點?function,unequal,not my money,unwilling,valueless
1.      一切問題均以金錢來解決,容易動搖刑事司法體系的功能
2.      並不能對所有犯罪者平等地作用
3.      無須以自己的金錢來繳納罰金
4.      若犯罪者不願或無力繳納,可能逼使他違犯更多罪行。
5.      在教化矯治此刑罰功能上的價值較小。

3.保安處分之意涵?與刑罰在本質上有何不同?依據痛苦特性
 在當代雙軌制刑法中,保安處分與刑罰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與刑罰在本質上有以下不同之處:
1.      刑罰依據行為與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保安處分則依據行為與行為人的社會危險性。
2.      刑罰本質上具有痛苦性,而保安處分之受處分人感受到痛苦,只是執行處份時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3.      刑罰具有懲罰性、倫理性與非難性,而保安處分針對犯罪危險性提出社會防衛措施,並不具有懲罰性與非難性。

1.保安處分制度有哪些?
1.      感化教育
2.      監護
3.      禁戒
4.      強制工作
5.      強制治療
6.      保護管束
7.      驅逐出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介Glasser,W.抉擇理論/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

監獄學第三份:戒護事故概述

監獄學第一份:監禁與受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