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認知行為治療(108年考出)


基本哲學:人傾向吸收錯誤的思考,導致情緒與行為上的困擾。認知是我們如何感覺與行動的主要決定因素。治療主要針對認知與行為,強調思考、決定、問問題、實行、再決策的角色。此為一種心理衛教的模式,強調治療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習與練習新的技巧、學習新的思考方式、學習更有效的因應問題方式。

重要概念:雖然也許心理問題是根植於兒童時期,它們卻是透過現有的思考方式而被強化。個人的信念系統是疾病的主要成因。内在對話在個人的行為上扮演關鍵角色。當事人的目標是檢驗措物的基本假定與不良信念,並用有效的信念取代之。

治療目標:藉由蒐集與評估相反的證據教育當事人,以面質錯誤的信念。協助當事人找出他們武斷的信念,並將它們減至最少。變得能覺察到自動化思考,並改變它們。支持當事人辨識他們內在的力量,並探索他們所想要擁有的生活型態。

治療關係:在REBT中,治療者是教師,而當事人是學生。治療者具有高度指導性,並教導當事人A-B-C模式,來改變他們的認知。CT強調合作式的關係。運用Socratic dialogue(107-3),治療者幫助當事人認清失功能的信念,發掘生活的替代規則。治療者促進矯正性經驗,以導致新技巧的學習。當事人獲得對他們問題的領悟,然後必須主動練習改變自我挫敗式的思考與行動。在優勢基礎CBT之中,積極整合當事人的長處,會促進治療歷程中的充分參與,並也時常為改變提供了途徑而不致錯失。

治療技術:治療者運用各種認知、情緒和行為的技術,為每個當事人量身打造各式方法。這是種主動、指導性、有時間限制、當下導向、心理衛教及結構化的置療法。一些技術包括進行socratic dialogue(107-3)、合作經驗主義(collaborative empiricism)、駁斥非理性的信念、實行家庭作業、蒐集個人所做假設的資料、記錄活動、形成替代性詮釋、學習新的因應技巧、改變個人的語言和思考型態、角色扮演(也就是空椅法)、心像、面質錯誤信念、自我指導訓練、壓力免疫訓練。

取向的應用:已廣泛應用於治療憂鬱症、焦慮、人際問題、壓力管理、技巧訓練、物質濫用、肯定訓練、飲食疾患、恐慌症發作、外顯焦慮、社交恐懼症。CBT在幫助人們修正其認知上特別有用。許多自助取向運用其原理,CBT可適用於有各種特定問題的當事人。

對多元文化諮商的貢獻:強調合作取向,提供當事人表達其憂慮的機會。心理衛教的面向對於探索文化衝突和教導新行為常是有用的。對思考的強調(相較於感受的辨認與表達),可能被許多當事人接受。對教導和學習的著重,能夠避免心理疾病的汙名作用。當事人可能重視治療者的主動與指導性地位。

在多元文化諮商上的限制:在太快嘗試改變當事人的信念和行動之前,治療者必須先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世界。有些當事人可能會對質疑他們基本的文化價值觀和信念非常保留。當事人可能會變成依賴治療者,來決定什麼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

此取向的貢獻:主要貢獻為,強調廣泛與折衷式的治療實務,眾多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技術,對從其他取向中吸納技術的開放性,挑戰與改變錯誤思考的方法觀。大多數形式能被整合納入其他主流的治療法。REBT充分運用行動導向的家庭作業、有許多心理衛教的策略和持續記錄進展。結構式治療的CT,則在短期內治療憂鬱症和焦慮上有良好成績。

此取向的限制:傾向貶低情緒,不注重潛意識或潛在基本衝突的探索,對領悟的價值不夠重視,而且有時對當事人的過去不夠注意。CBT對某些當事人而言可能太過結構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介Glasser,W.抉擇理論/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

監獄學第三份:戒護事故概述

監獄學第一份:監禁與受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