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學PART 2:九大監獄次級文化及其舒緩對策

一、     監獄社會
(一) 是大型社會的縮影:早期刑罰風格殘酷與不人道,刑罰執行也採「密刑主義」,於是充斥神秘感。人權思潮的勃興、民主法治的洗禮、矯治科學的進步,今日,監獄、看守所等矯正機構已是「人性改造場所」,組織嚴謹、職務分工,運作井然有序。
(二) 有其獨特文化:犯人是「社會生活適應不良者」,監獄採用強制性的「隔離」與「矯治」,於是有了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特色。以社會學的角度,解析監獄次級文化有哪些、它們的形成原因、收容人之生活適應模式、監獄黑話、江湖規矩、地下經濟、紋身及蒐集色情刊物等命題。
二、監獄次級文化意義及其特色:受刑人在監獄整體小型社會內,特有的文化特徵,或者說受刑人所組成之小型社會,特有的生活型態。所謂「特有」,是監獄與一般社會相較之下,形成的「不一樣」。我們習慣上,稱此次級文化為「監獄文化」或「監獄文化之特徵」或「監獄社會之特徵」。九個特色:【口訣:監暗人色紋角地暴同】
(一) 獄化人格:機構化人格。人類如長期生活於某一機構,將受其環境影響,表現該機構特有人格特徵。一般監獄化人格,係表現「想停滯」、「動性」、「為退化」、「暗示性高」、「冷」等,思被行受漠
(二) :黑話、隱語、唇點、春點或切口。分為國語發音和臺語發音二類。例如,「草山」指香菸;「火山」指酒;「現鄉或榔頭」指現金;「撈海」指洗澡等(以上國語發音);又如「鼓」指香菸;「杉仔」指酒;「現把仔」指現金(以上為臺語發音)
(三) 犯規矩:指人犯團體所形成的行為規範,彼此相互遵守,不可違背。Ex: 不可打小報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擋人財路、不可聽信監方、不要損人不利己等。
(四) 情刊物:受刑人樂於蒐集色情刊物,亦為監獄次級文化一部份,其目的,在1尋求刺激2替代性滿足
(五) :紋身圖案通常象徵個性、情感或幫派」,不少受刑人好紋身,監獄禁止之。
(六) 色扮演:即「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為解除內在焦慮,而將自己的行為,行不由衷地扮演」,例如,一個做錯事的小孩,為避免責罵,就「刻意」用功讀書,此即角色扮演。而受刑人為了逃避壓力,也扮演著「過客型」、「常客型」、「潔身自愛型」、「疏離解組型」等等適應模式的受刑人。過常潔疏
(七) 下經濟:地下經濟一詞原本指漏稅行為。這裡指受刑人違背紀律、於獄內違法交易的行為。廠商、職員協助攜帶現金、受刑人以違禁品(酒、檳榔)來以物易物。
(八) :受刑人在犯罪學之分類,屬於情緒不穩定的一群,常以暴行相向。有些無法承受暴行的壓力,採取了退縮方式,尋求避難,也有些則加入幫派、尋求庇護。
(九) 性戀:根據研究指出,受刑人較一般社會民眾有更高比例的同性戀行為,這是因長期「性剝奪」所致,在學理上,稱此種同性戀為「假性同性戀」或「機構性同性戀」。
三、     次級文化形成的原因(又稱監獄文化之建構或監獄次級文化之建構)
2018-2考出:「監獄次級文化形成的原因為何?請就當代學者論點說明之。」因此2020年可略過!


(一) 剝奪理論:認為監獄次級文化,係因受刑人執行自由刑受到監禁,具有「剝奪性」,並採「強制性的隔離管理」,而形成監獄內迥異於一般社會之監獄次級文化。例如:
1.  對物質的剝奪:由於監獄內物質滿足度甚低,受刑人為追求物質之享樂(如私藏檳榔、酒),形成監獄地下經濟。
2.  強制性管理體制:由於監獄之管教,採強制性的隔離管理,致使受刑人心靈挫折與冷漠感,於是形成監獄化人格。
3.  異性關係之剝奪:由於監禁生活,無法滿足性慾,因此受刑人才熱衷蒐集色情刊物。
(二) 輸入理論:認為監獄次級文化與受刑人在監內的生活型態,是受刑人「入監之前就已形成」。他們把在監外平日的文化與價值觀,帶入監內,形成監獄次級文化(或監獄社會之特徵),例如:
1.  暴行次級文化:受刑人本為低自我控制者,在監外即習慣以暴力相向。故此暴行次文化,是監外文化輸入的結果。(低自我控制→想到Hirschi and Gottfredson’s “The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2.  監獄化後的冷漠人格:受刑人之所以態度冷漠,不全然是受拘禁的結果,因為犯罪人大多屬低下階層,他們的生命經驗,遠較常人不如意。課業、就業或婚姻的挫折,早已使他們習於冷漠。
3.  暗語與規矩:受刑人入監前,其生活樣貌,早已遊走法律邊緣,或已觸犯法律。因此他們習於使用暗語,及江湖規矩。所以說暗語與人犯規矩是由監獄之外輸入的,並非監禁或強制管教之下的產物。
(三) 順從理論:認為監獄次級文化,是監獄以管理者的權力,促使受刑人形成次級文化。例如,受刑人監獄化人格的形成,就是「服從」的最佳詮釋。他們不敢自作主張,即是受強力的權力控制下,培養出的馴服反應。美國Etzioni提出的「監獄當局管理受刑人所運用的三大權力型態」:
1.  規範性權力:如監獄對於表現良好者,給予「一級」受刑人之名譽,以激勵受刑人對監獄產生認同,進而接受監獄化。
2.  報酬性權力:如給予作業勞作金、作業獎勵金;返家探視,與眷屬同住。
3.  強制性權力:如對違背紀律者,施以警告、停止送入飲食、停止使用自費購買之非日常生活必需品、移入違規舍。
四、次級文化的九個內涵
2017-3考出了「美國學者克雷蒙(Clemmer1940)提出監獄化的意義與特徵為何?如何防範?」,因此2020年應該可以略過!

()監獄化人格:人類如果長期生活於某一機構中,將漸受其環境影響,形成機構化人格。而監獄此類機構是一個小型社會,有其獨特文化,人犯拘禁其中,便自然而然形成「監獄化人格」。
  1.監獄化人格五個特徵:【記:思被行受漠】
           (1)思想停滯:由於監獄控制嚴格,要求受刑人依命令而為,致養成受刑人行為時,不用思考,等到出獄時,一時難以適應。
           (2)被動性:監獄係執行自由刑,故嚴格限制受刑人自由,人犯行為愈是機械化,愈能被評價為「遵守監規」,於是漸漸形成被動與依賴性。
           (3)行為退化:成熟的人格,應自我做決定,而受刑人於長期拘禁中,漸漸失去自我決定的能力,其情形如同小孩,須由父母作決定般,是為退化的表徵。
           (4)受暗示性高:在一個高度控制的情境,律令如山。管教人員稍加指示,受刑人立即反應。長期處於「高度控制之情境」,非但明示之指令,能立即奏效,稍微示意(暗示),亦能引來反應。
           (5)漠不關心:因為監獄生活呆板反覆,十年如一日,長期缺乏變化,而使得人犯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不願參與活動,亦不願學習技藝。
  2.監獄化人格的監獄化過程(或說動態原因)
         (1)中斷社會關係:受刑人須面對三大社會關係(職業關係、學業關係,友誼關係)的中斷,使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監獄的人事物上,而逐漸監獄化。
         (2)關心監獄社會:一般而言,初入監的受刑人,仍保有高度的自我中心(即保持原社會中的自我)。但隨著開始關心監獄事物,而逐漸產生與人犯團體的共感共識(例如:誰對誰錯?誰被欺負?誰應譴責等),而走入監獄化。
         (3)習慣監獄的生活:監獄是吃、住、作業、教化、衛生及醫治的大家庭。如習慣監獄的生活,即表示已適應監獄環境,而不以受監禁為苦。所以,監獄化是適應監獄生活的一種過程。
         (4)學習不法行為:在自由社會,不法行為是秘密進行的。但監獄人多空間小,許多不法行為(如賭博、吸毒、地下經濟、幫派結盟、色情刊物、同性戀)並無法保密,於是耳濡目染,有意無意間學習了不法行為,形成惡性感染。
         (5)改變價值觀:人都有自尊,受刑人初入監時,常不以自己犯罪為恥,但卻羞於與其他犯罪人為伍。抱持這種心態,必受排斥而徒增服刑痛苦。因此,為了融入「人犯團體」的生活,就必須改變自我價值觀(例如開始使用暗語、接受人犯規矩以及監獄次文化)
  3.監獄化人格三個優點
         (1)(從受刑人觀點來看→)有利於再社會化:受刑人如果受太短暫的拘禁,並無法使其形成監獄化人格。因此也無法使其再社會化。所以適當期間的監禁(不超過15),有利於再社會化。
         (2)(從受刑人觀點來看→)不再脫逃:適應了監獄生活,不再感覺度日如年,脫逃之心便隨之消除。
         (3)(從獄警觀點來看→)易於管理:監獄化人格增強了順從性,減少反抗,便利於管教。
  4.防止監獄化人格的六個方法
       (1)設置中間監獄:對於長期自由刑者,可於即將釋放前,將其收容於中間監獄,及早培養其社會性。
       (2)推動日間外出制度(29):例如我國監獄行刑法第29條,推動日間外出制度,及早培養其社會性。
       (3)擴大返家探視制度(28):於受刑人滿二級後,准其每隔一或二個月,就能返家探視一次。
       (4)行刑社會化:讓民間人士參與行刑過程,保持受刑人與社會人口的互動,免使受刑人對監外事務漠不關心。
       (5)辦理懇親活動:目前我國各監獄,於每年三節辦理之,期能加強受刑人與家庭之聯繫。
       (6)消除受刑人次級文化:由於受刑人常自組人犯團體,將其次級文化傳給新入監者,不利於監獄的教化及管理,故欲處理此弊端,須消除此類文化。

()暗語:監獄黑話,受刑人於監內生活時,喜好將部分較「敏感」的、「代表其文化認同」的詞語,以特殊之詞語取代之,此即稱為「黑話」。
  1.暗語的四個作用【口訣:實效作文】
    (1)用性:黑話可使一般人不瞭解犯罪人之間的溝通內容,避免資訊外洩,招惹麻煩。
    (2)忠指標:使用某一幫派特有的黑話或語言,可表示對該幫派是否效忠。
    (3)為形容詞:黑話在某種情形下,亦可增添語言的鮮活性,故可以作為形容詞。例如:指某女子為「馬子」,多少就兼有貶抑之意。
    (4)化認同作用:使用同一種黑話的人,彼此感覺更親密、更有歸屬感。
   2.暗語內容舉例:粉仔(指嗎啡或海洛因,又稱白姑娘)、火雞(指男吸毒者)、雞婆(指女吸毒者)、幫浦(指針筒)、落水(指注射毒品)、雙車(指濫用煙毒與麻藥)、白蓮教(指吸毒者聚集)等。

()人犯規矩:受刑人彼此之間建構出的日常生活規範,在監內(或在監外)長久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有些規範要求與執法人員對立,有些規矩是人犯與人犯之間的禁忌。
  1.三個作用→【沒有口訣,直接透過熟悉背起來:為求共同生存表現文化認同具規範作用!】
         (1)為求共同生存:犯罪人之行為,常遊走於法律邊緣,自須發展一套共同規矩,約束眾人之行為,方能相安而共生存。例如:江湖規矩告訴他們——不要擋人財路,其作用,就是在避免犯罪行為曝光。假設他們沒有這個規矩,警察大概可以裁員二分之一。
         (2)表現文化認同:如就「不與執法人員打交道」的江湖規矩而言,涉及文化認同的問題。一般而言,當我們被侵害,正規處理方式是將委屈求助於執法人員。但黑社會或受刑人,卻希望不要由警方(或執法人員)介入。江湖規矩的奉行,也表現了犯罪副文化的認同
         (3)具規範作用:江湖規矩規範了人犯團體或黑道份子的一言一行,奉行江湖規矩,會受到人犯團體的敬重;反之,違反江湖規矩,會受到輕蔑與不屑。例如,一位黑道份子,將幫中秘密告訴警方,必受到極度輕視與排斥。
  2.江湖規矩的內容
     (1)國內學者林祺芳研究
         A要有輩分觀念,懂得尊重前輩:出事由輩份小的來扛責任。
         B不要白目:要機靈,懂得隨機應變來應付管理人員。
         C人犯要團結:大家都在困難中求生存,要團結對抗管理階層。
         D要聽從房長的指揮:新收者應由廁所邊睡起。
         E不可與管教人員走得太近:不可洩漏受刑人祕密。
     (2)國外學者Sykes and Messinger曾研究受刑人江湖規矩如下
         A不可妨礙受刑人利益:不可好管閒事、冒失到處說話、陷人入罪。
         B不可剝削、詐欺受刑人:不可失信,要講信用,不可詐欺339、偷竊320,不可出賣朋友及敲詐勒索。
         C不可信任管理員及其主張的規定:管理人員的存在,是為了陷害受刑人,監獄當局是與受刑人作對的。
         D堅強的生活:不可表現懦弱、悲傷,要當男子漢。
         E不可背叛老大:不可打小報告,背叛領導人。

()色情刊物(性剝奪下的產物):在生活上,受刑人遠較一般人更好蒐集色情刊物。他們每將其編制成冊,視為瑰寶。因此,過往戒護人員例行性舍房安全檢查時,常發現許多色情刊物,而將之銷毀。今因管教尺度修正,認為只要三點不全露,則不以不良刊物視之。
  1.受刑人蒐集色情刊物的兩大因素
     (1)文化水準:受刑人屬於低階層者較多,他們不懂得追求「形而上」(高水準)之消遣方式。酒與性,本就屬於他們追求刺激之物,故樂此不疲。
     (2)心理因素(+):事實上,如從心理層面解釋,則受刑人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好色。
         A幻想作用:就心理學而言,當個人遭受挫折時,會以「幻想」來消除其內心的焦慮。當受刑人於監內服刑時,無法滿足其性需求——即屬於心理上的「性挫折」,他們因此蒐集色情刊物,想以「幻想」來消除性挫折帶來的焦慮感。
         B替代補償(替代性滿足):長期被剝奪性關係,蒐集色情刊物,純為了替代補償,解除性剝奪之壓力。
  2.舒緩「色情刊物蒐集」的四個方法:【分級推推鼓】
     (1)色情刊物之分級:目前對色情刊物之管制,係以三點不全露為原則,此乃正確的疏導策略,遠較圍堵策略合理、開明。
     (2)推展與眷同住制度:犯罪人執行自由刑,而累及家人,乃自由刑之弊。這種弊病,在刑事政策上,稱為「家屬刑」。因此,推展與眷同住制度,讓表現良好的受刑人,受到獎賞,並盡可能維繫其夫妻情感。此制有助其改悔,並避免家庭破碎,乃一舉兩得之理想方法。
     (3)推展返家探視制度(28):對即將釋放(如一、二級)受刑人,給予返家探視之特別獎賞,並可作為釋放前重新適應社會生活之考驗。
     (4)鼓勵心靈之提昇:就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理論」而言,「性驅力」是行為的基礎。有人將此驅力,竟日用於追求刺激,則此人墮落;有人將此驅力,用於創作,於是造就稀世珍品(如司馬遷被宮刑,而後將此驅力,用於創作流傳千世的《史記》)。因此監內除了例行的戒護、作業、教化外,亦應導入活潑的、怡情怡性的活動,幫助受刑人排除緊張、壓力

()紋身:以下為「紋身與犯罪之關係」
  1.社會排斥:紋身者,因遭受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排斥,使其無法適應社會,淪為累犯。
  2.為犯罪副文化:據統計,紋身常發生在監獄、看守所、幫派所在、妓戶、家中,紋身者經常已融入犯罪副文化。
  3.紋身與犯罪類型:據統計,紋刀型、斧頭、老虎、鷹者,暴力犯罪比例高;紋花型、女人圖案者,性犯罪比例高。
  4.紋身者較多偏差行為少年輔育院對行為偏差的少年進行研究,結果紋身少年有較多的偏差行為,例如,喝酒、賭博、涉足聲色場所。
  5.紋身者較多暴力犯罪:曾有研究指出,紋身者罪行較重,且暴力犯罪比例高。
  6.Lombroso(犯罪學之父)的研究:男性紋身圖案較複雜,女性較單調。男性刺繪者,具有習慣犯罪之傾向;女性刺繪者,則習慣於賣淫。

()角色扮演:內容參「受刑人面對監禁的生活適應型態

()地下經濟:原指自由社會非法的逃漏稅行為,引用監内生活上,指受刑人為了滿足「物慾」或提升「個人威望」,違反紀律,所從事的交易(如香菸買賣)或服務(如幫助洗衣以獲金錢)等。
  1.地下經濟形成原因?
     (1)(從被關的來看→)受刑人之因素
       A生活乏味:長期的監禁生活單調乏味,希冀提供特殊之服務與消費(如酒、毒品與性),以添生活樂趣。
       B消費額限制:監內規定受刑人每天日用品合計消費限額為300元,不能解決消費所需,地下經濟因而昌盛。
       C提高在監地位:為提高受刑人自身在監內的地位,故追求獲得特有資源(如酒)或其他特殊服務以為炫耀。
     (2).(從關人的來看→)監獄管理因素:職員因素
       A不肖職員將違禁品、現金攜入監內。
       B給予服務員、視同作業(炊事、打掃、營繕、看護…)之受刑人較大的活動自由。
       C職員與受刑人之間相互勾結,甚至受刑人腐化管理人員後,要脅配合攜入違禁品。
       D監獄管理愈嚴格,違禁物(如酒)量越少,價格就越高,地下經濟活動較不猖獗。反之,管理方法不良、強度不高,則現金、酒、毒品、檳榔等都一一流入。
       E第一線管教人員之忽視與默許
  2.監獄地下經濟之活動方式?或者說地下經濟怎麼運作?
     (1)(從被關的來看→)以物易物:以違禁品(如檳榔、酒等)充當交易媒介,以物易物。
     (2) (從被關的來看→)受刑人以現金賺取價差:即受刑人以擁有之現金,向缺乏現金的受刑人交換保管金分戶卡中的存款,而一般都能獲得約兩成之價差。
     (3) (從被關的來看→)服務員傳遞:服務員以傳遞消息、違禁品的方式,獲得特殊利益。
     (4)(從關人的來看→)職員攜帶現金:即職員攜入現金給受刑人,並從中牟取「佣金」。
  3.監獄地下經濟對獄政管理之影響:【職員()管理幫派()暴行】
    (1) 職員:職員參與地下經濟活動,而被受刑人所操縱。(記法:關人的參與被關的)
    (2) 管理:監獄地下經濟活動存在利益衝突、幫派糾葛、職員身分矛盾等,而影響了正常的管理運作。
    (3) 幫派:幫派成員為了利益介入監獄地下經濟活動,製造出內鬼通外神的黑市。
    (4) 暴行(註:戒護事故之4,暴行/欺凌):受刑人常因利益衝突而引發暴行(毆打等)
  4.預防對策
     (1) (從被關的來看→)遴選服務員之時應加倍慎重
       A排除不適之罪名、級別、犯次等因素:例如,320+321竊盜犯、煙毒犯、累進處遇第四級以下者、累犯者,盡量勿遴選為服務員。→服務員的品質管理
       B劃清服務員活動範圍:以各管教小組駐區劃分區域,以免服務員活動範圍太大,成為秩序隱憂。→活動限度管理
       C提高服務員辨識度:依工作性質,穿不同顏色衣服,以增辨識。→辨識度管理
       D避免特權:勿將重要工作交由服務員處理,以免形成特權。→減權管理
     (2) (從關人的來看→)監獄管理方面
       A落實檢身:進出戒護區應厲行檢身,以減少違禁品流入。(依第14條之規定,為防止違禁品流入或有危害監獄秩序及安全之虞,應檢查受刑人之身體、衣類及攜帶物品,男性受刑人應由男性職員為之,女性受刑人應由女性職員為之)
       B不定期安檢:多重確認,防止違禁品流入、藏匿。
       C過濾郵件:對於可疑郵件應予注意,並徹底檢查。
       D區隔受刑人:視同作業(31條第3項:炊事、打掃、營繕、看護、其他由監獄指定之事務)之受刑人,應與一般受刑人有所區隔。(斷了交易的機會與可能性)
       E法治教育:成效再怎麼差,都得加強其知法守法觀念!

()暴行(參考戒護事故之4)

五、監獄次級文化 (監暗人色紋角地暴同) 的舒緩對策
監獄化人格
行刑社會化、辦理懇親活動、提倡與眷同住制度、增設中間監獄外役監、推動日間外出制度(監刑29條!),使受刑人增加社會性、培養其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並學習技能、減低監獄化人格(思被行受漠)之負面效應。
暗語(黑話)
暗語都是秘密使用的,這些獨創的暗語,是為了傳達「情報」或表示一種認同與歸屬。因此監獄行刑矯治處遇上,可嘗試讓管教人員瞭解黑話之內容,並適度地引導受刑人不再使用
人犯規矩(江湖規矩)
人犯規矩使一般受刑人,不敢揭發監內不法行為,增添管教困難。因此,矯治處遇上,應由監獄長官適時會面一級受刑人,或訪談即將釋放或出獄者(138),以增進對監內不法行為的理解,作為管教參考。
色情刊物與同性戀
受刑人同性戀比例高(因為機構同性戀現象),好蒐集色情刊物,係因監內生活無法滿足性慾之結果。監獄應以舒緩策略」,代替「禁止策略」。監內對於「清涼書刊」只要不涉及淫穢,不宜強力禁止。另對於表現良好的受刑人,得給予返家探視及與眷同住之特別獎勵(84條第七款)
紋身
挫折的發洩次級文化或幫派之認同。對犯罪人有「終身烙印」作用,不利更生。消極方面,對新入監者,應檢查其身體上是否有刺青,記錄於受刑人的「人相表」,日後並定期檢查其身體。另監獄若能辦理去除受刑人身上紋身的活動,對於有心去除卻無力支付雷射醫藥費者,適度由公家補助,或商請社會資源,共同解決。
角色扮演方面
扮演是為了適應監內「強制性管理」及「無趣」生活。
監獄應善於激發人犯之「潛能」,使其感受生命意義,適時生活輔導,減輕其壓力
地下經濟
為了增添監內生活樂趣,或自身地位。
監獄行刑矯治處遇,編級進行「累進處遇」,級別越高受刑人,擁有更多生活嗜好品(雜誌、收音機、電視)
規定三級以上者得擁有雜誌;二級以上者得擁有電視。積極開放、確實管理對策。
暴行
將造成部分受刑人行為退縮,並使另一部分受刑人加入幫派。對使用暴力者,積極面,使接受諮商與矯正輔導,或強制性的嚴加教誨,學習「情緒管理」,免除遇事激動、動輒暴力的傾向。消極面,要讓使用暴力者受具嚇阻力的處罰。

五、監獄社會之非正式群體:監獄社會除有強制性組成的正式管教群體外,亦有受刑人自主性組成的非正式群體,依其組成內涵分述如下:
積極型群體
1.其成員多以讀書會、讀經班、繪畫等正向文康活動為主,遵循監規,積極參與監獄舉辦之各項活動。
2.管理對策→積極扶助:這類群體與正式管教方針一致,甚至能輔助管理功能,因此在管教對策上,應予以積極扶助。
中間型群體
1.此群體活動以自娛性質居多,其目的在打發時間,如閒聊、看電視、聽收音機等,對於監獄規劃之活動,多採被動態度。
2.管理對策→引導控制:該群體缺乏正向目標,結構鬆散,雖無牴觸監獄管教方針,但也很容易被「消極型群體」煽動、利用,與管教人員對抗。管教人員對此群體,應予以引導控制。
消極型群體
1.意義:此團體成員多為「無刑罰適應性者」,盡力謀取違禁物品,組織幫派,來對抗管教人員。
2.管理對策→瓦解查辦:對於此群體,管教人員應嚴加查辦,以維持監內秩序。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12/21
3/18




2/2
4/27




2/14
5/12




2/28()
5/25




3/8()
6/5




3/1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介Glasser,W.抉擇理論/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

監獄學第三份:戒護事故概述

監獄學第一份:監禁與受刑人